青藏铁路迎来2015年春运 高铁分流效应买球游戏备用网站
根据运营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等级。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运营突发事件时,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较大、一般运营突发事件时,分别启动Ⅲ级、Ⅳ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对跨城市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关城市人民政府在建立跨区域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合作机制时应明确各级应急响应的责任主体。李大大25日与新注册小微企业座谈时,对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要继续减少前置审批,让企业放开手脚,不能像赛场上的障碍栏一样,跨过一栏还有一栏。他强调,政府今后要注重对新注册企业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要把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住,该扶的扶好。
“看到我卖出了蛋糕,这比我自己吃还高兴!”在今年5月召开的“国际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研讨会及培训班”上,在长沙一家面包店工作的智障者史畅,介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感受。该活动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湖南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心智联会主办。静菇也是一名来自湖南的心智障碍者,经过职业康复训练后,她得到了一份在湖南省残联就业中心从事保洁工作的机会。她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如何适应单位需要,通过就业辅导员的支持,逐步学会如何与同事打交道。如今,静菇已能独立坐公交车来单位、能基本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得到了她人生的第一笔工资。 两年内,湖南省各地市将陆续有20名像史畅、静菇这样的智力障碍者,进入融合工作场所。湖南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在政府层面,制定省级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计划的地区。北京、广西、山东、广东、辽宁、吉林等地区也将开始类似的试验,由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在选出的试点机构支持智力障碍者实现就业。 对于智力障碍者自身和其家庭来说,享有就业和工作的权利能促进智力障碍者提升自我意识,体现个人价值。更能有效防止或减缓智力障碍者身体机能过早衰退,有益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工作可以增加家庭的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并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成就感和自信心,最终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史畅和静茹的故事,不仅反映出我国在残疾人就业领域的突破,而且使我们看到包括就业在内,残疾权利保障方方面面的进步。 近年来,在残疾人士普遍关心的就业领域,政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模式,开始尝试推动多种就业形式乃至支持性就业。在《关于统筹城乡促进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推动多种形式就业被推上日程。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的支持性就业项目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要求各级地方残联搜集并提交支持性就业的实例,以进行学习研究和推广。这表明政府在支持性就业方面有了初步的尝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间社会的不断推动下,党政机关的大门终于向残疾者敞开。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7部门下发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党政部门要带头招录残疾者。这一意见不仅要求各级部门按比例招录残疾者就职,还特别提出到2020年,省级残联干部队伍中残疾人士的比例应达到15%以上,并且在残疾人能够胜任的岗位上,“同等条件下要鼓励优先录用残疾人”。 残疾人就业,必须是体面、有尊严的劳动。2012年底,针对智力障碍者被强迫劳动的问题,残联特别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残联采取有力措施,配合各部门做好工作,同时要健全智障者服务体系,做好法制宣传工作,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残疾人就业,必然涉及到他们出行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问题。为了使2012年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得到落实,2013年8月中残联下发《关于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政府不仅要制定法规确保无障碍条例的落实,还要求在条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住建部等多部门也与残联一起提出建设“无障碍市县”。 就业离不开教育。残疾人教育领域同样有大动作。在2013年初,政府开始着力修改《残疾人教育条例》。从条例修改的送审稿中可以看出,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残疾人接受教育的基本原则。草案还特别提出学校、社会和家庭应为残疾人接受教育提供“合理便利”,从而将《残疾人权利公约》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纳入国内法中。尽管条例的最终修订案尚未通过,政府在推动残疾人平等教育权方面的努力并未停止。教育部等部门随后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进一步细化保障残疾人的教育权,旗帜鲜明地提出该计划的目标即是“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并明确提出2016年三类儿童(视力、听力、智力)义务教育的入学率达到90%以上。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中国残疾人事业从不平凡的过去走来,正以坚实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来。中国对气候变化所设目标既考虑对世界负责也考虑可行性
“今年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出现趋稳,相当多方面有了向好趋势。其中,开展督查在推动各部门、各地方落实国务院重大部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理在常务会议上说。 专家表示,近期经济虽有趋稳向好势头,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前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改革措施和重大项目,效果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国务院强调落实督导,可谓对症下药。不论是抓紧财政资金运用,还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都有利于增加有效需求,巩固发展势头,预计经济增长率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 会议指出,近两个月我国经济发展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财政货币政策持续显效,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有信心、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抓好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对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听取了国务院督查组对18个省份和35个部门、单位重点督查情况的汇报,对相关地区和部门主动有力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落实予以充分肯定,同时要求抓紧整改发现的问题。 会议确定,一是各级财政将已收回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加快统筹用于急需领域;国务院将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用于在建重大项目;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收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二是督促加快铁路、农村公路和重大水利等建设,保证完成全年目标。通过专项债券及其他市场化筹资,支持国际产能合作。三是对涉农资金整合、放宽公积金使用、政务信息共享等方面落实不到位的事项挂牌催办。四是抓紧清理阻碍改革推进、政策落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加快修订财政、投融资等管理规定和市场准入、产品服务等标准。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各部门要加强服务,帮助地方解决难题。对明显不作为、整改不力的要约谈问责。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取得实效。 “这次督查中发现了一些值得表扬的现象。同时,也抓住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典型,要严格问责、坚决整改。”总理说,“要狠抓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顶住下行压力、增强发展动力,巩固经济趋稳向好势头。” 今年5月以来,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18个省(区、市)和35个部门、单位开展重点督查。这是本届政府第二次组织大督查行动。 地方政府不作为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此次督察对经济增长趋稳意义重大。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国务院将继续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进行督查并要求及时进行情况汇报,对落实不力的坚决处置整改。从财政角度来看,就是要求督查稳增长的相关措施,是否通过财政的撬动作用促进了合理有效的投资、扩大内需、促进外贸发展,总而言之,重点是要督查是否把宝贵的公共资金资源用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中。之所以此时做出这个表态,一是目前经济在筑底阶段,需要政策的强力支持,二是财政收支的缺口趋势性扩大,我们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通过有效的督查,将会使政策落地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有利于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积极有效推进。”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李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投资活动增长的大幅回落。稳定并加快投资增长,首先要突破资金瓶颈,最主要的是加快预算资金投放,督促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其次要尽快启动更多投资项目,推进各个项目加快建设。国务院强调落实督导,同时对这两方面存在积极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邹士年认为,这次重点督查有助于推动重大政策落实和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他说,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认识不足或者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意识不强,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加上地方财政压力,对于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的落实存在畏难和消极情绪。通过督查,可以起到“猛击一掌”的重要作用,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对当前中央政策内涵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企稳迹象:年初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逐步回升,呈逆季节回升特点,连续三个月保持“弱”扩张态势;近期全社会用电量上升、中长期信贷较快增长、部分原材料价格止跌回升,市场需求筑底企稳已露端倪。预计下半年物价水平趋稳,工业通缩压力减弱,经济运行的风险减弱,经济增长可能温和回升。全年经济运行呈前低后稳特点,能够实现7%的增长目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未来2到3个月,经济活动增速有望进一步企稳,并于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维持对二、三、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7.2%的预测。受益于今年四五月以来货币政策的持续放松,GDP环比增速的回升有望在三季度最为显著。平安证券研究报告估计,今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7.0%、7.1%、7.2%、7.2%。报告称,5月的经济数据显示出一点点经济企稳的势头,这种势头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更加确定。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本轮宏观经济走势下行的态势有望在今年底到明年一季度逆转。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这一轮的主要问题出在了中国自身而不是外部市场的低迷。而中国自身的经济问题主要出在了投资方面,其中房地产投资开发速度的下滑则是重中之重。“综合各种分析我们认为,今年年底到明年第一季度,随着房地产周期性调整基本到位,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将逐步上行。当然,这一走势分析有可能受到美联储加息而带来的个别新兴市场国家巨大波动而波及的影响。这一国际因素将有可能推迟本轮下行走势的逆转。”他说。(记者 方烨)
编辑:郭德纲